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党群建设
党群建设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舞钢轧琴,即将消逝的凤鸣之音

发布时间:2017-12-20 查看次数:

舞钢轧琴,即将消逝的凤鸣之音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乐器,轧琴在唐朝也成为轧筝,是中国最早的传统拉弦乐器,大约在唐代出现,形制古朴大方,音色细腻柔和,演奏方法独特,后流行于民间,近代少有应用。

轧琴

轧筝的初次出现,虽未载入唐朝正史,但在一些唐代诗歌、音乐笔记中却遗留了诸多痕迹。《旧唐书·音乐志》:“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宋代陈旸《乐书》绘有轧筝图。清代《律吕正义后编》(1745年编)载:“陈旸《乐书》曰:‘唐有轧琴,以竹润其端而轧之,固取名焉’。

杨庄乡袁门村

物以希为贵,在舞钢的杨庄乡袁门村,则隐藏着一个音乐世家,而且他们还保存着明朝末期传下来的轧琴,迄今已有300年历史,在河南省历次民间器乐普查中均被证实为“河南省仅此一琴”,已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文化厅领导调研舞钢轧琴

据轧琴传承人郭九洲老人讲述,该轧琴始于郭家先人郭世英。明朝末年,郭家还在山西洪洞县,后来,因躲避战乱,举家逐渐向南迁徙,轧琴也随着郭氏后人到处流浪。到郭九洲的爷爷郭梅馨时,郭氏家族来到河南,先是落脚到新密市大隗镇水泉沟村,后以游乡演出为生。再后来,郭家人来到舞钢市杨庄乡袁门村,发现这里有山有水,物产丰富,适宜居住,遂在此定居。

轧琴传承人郭九洲

据郭九洲老人讲述,当时他们郭家组建的家庭乐坊在明末清初时有8名家族成员,最多时达到20人,严格遵照祖训:“传男不传女”。

1982年平顶山市平声影剧院

轧琴传承人家庭演出留影

曹刚川会见轧琴传承人


在民间艺术圣地马街书会上的表演

由于建国后破四旧、文革等政治运动,普遍对民间艺术形成较大冲击,轧琴也未能幸免,传至郭九洲这一代,轧琴已不仅仅单纯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祖辈的心血和嘱托,将轧琴传承下去对于郭九洲来说更是一种使命。


轧琴合奏

好在近些年政府加大了对轧琴等地方文化的保护力度,并制订了相应的保护规划,尤其在轧琴传人的培养力度上,做了不少扶持,帮助郭氏传人深入轧琴研究,让这门濒临灭绝的艺术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舞钢这座城市古朴的乡土之风和顽强的生命力。

舞钢轧琴记录片


Copyright © 2003-2020平顶山数字文化馆 , All Rights Reserved , 豫ICP备20007836号-1 豫公网安备4104020200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