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市文化馆主站    |     欢迎来到非遗信息
邮箱: 电话:
非遗信息
非遗信息 > >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 大曲调子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 大曲调子

时间:2019-11-12

项目介绍:

       大调曲子以歌唱为主,少数段子间有宾白。宾白者,“两人相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在现存大调曲子的1200多个段子中,有宾白者仅占五分之一。旧时,大调曲子演出形式皆为清唱。演唱者、伴奏者互相称为“曲友”或“玩友”。曲友们极重唱功,轻表演,讲究吐字、行腔和韵味,有时一句能拖很长,余音不尽,所以还有“哼大调曲”的说法。大调曲子多为一人唱的形式,也有少数二人对唱或三人对唱的曲目。一人主唱,遇到需要众人和唱的调门时,伴奏者和其他听众即自动地一齐帮腔,称为伴唱。还有二人对口唱或三人以上的群口唱。   

      大调曲子的音乐丰富优美,曲板庞杂,所用曲牌多达180余个,另外还有“高山流水”、“和番”、“落院”、“大泉”、“萧妃舞”等板头曲乐曲数十首,独奏或合奏,宫调式和徵调式构成了大调曲子的主体调式。音阶除个别曲牌为五声音阶外,大都为七声音阶。曲牌分为常用鼓子杂牌,常用小昆牌、大曲牌子、非常用曲牌四大类。曲体结构形态大致分单曲体和曲牌连缀体两种方式。 旧时,演唱大调曲子的曲友多为男性,常用调为F调、G调,三弦定弦为“51”,后因女演员的加入,改为G调、D调。


项目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河南省舞钢市,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工业生态旅游城市。位于河南中部,地处伏牛山东部余脉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境内山水相依,城中有山,山中有城,依水而建,山水林城融为一体。是座风景秀丽的诗意小城。现辖8个乡镇和5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645.67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

      舞钢市地处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舞钢市地表水资源丰富,棋布25座水库,水域面积达1.8万公顷。素有“治淮第一坝”之称的石漫滩水库,是国家水利风景区、河南省“十大美湖”。

      舞钢市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年前。春秋时为柏子国,后为楚所并,战国时属韩,称合伯。秦置柏亭。《辞海》1989年版载:“合伯,古地名,一作合膊。战国属韩,在今河南舞阳南。产利剑,相传韩卒所用剑戟,都出于此地。”西汉时, 此地设铁官府衙门,曾经辉煌至极。由于本地地理位置的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舞钢市地处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原,文化氛围异常丰厚,民间传统文化非常活跃,舞钢市的大调曲子是清代从南阳传入。杨庄乡袁门村郭姓祖传6代,迄今传唱不衰。

 

项目主要分布区域:   舞钢市

 

项目历史渊源:

      大调曲子原称“鼓子曲”,是南阳曲艺中的重要曲种。源于明、清俗曲。初兴于开封市 ,清乾隆年间传入南阳后,逐渐形成不同于开封鼓子调的曲种。20世纪30年代,因河南曲剧俗称“小调曲子”,鼓子曲改称大调曲子。

大调曲子追求高雅、大方,因此,演出时往往要求遵循一定的准则。大调曲子的活动一般不敬神烧香,相传大调曲子信奉儒教孔子,注重知识性,讲究礼义。其他曲种往往被人瞧不起,惟独大调曲子能登大雅之堂,按南阳的方言叫“能坐客房台”,即能坐在堂屋里唱。所到之处,主人必须盛情招待,不能慢待,外地人和其他剧种、曲种的人员对大调曲子都有很高的评价,汉剧著名老演员汪阳生曾说过:“一生中走南闯北,见了那么多剧种、曲种,惟独大调曲子曲牌繁多而严谨,既高雅又大方,知识性强,常使人百听不烦。”大调曲子以诗词歌赋为基础,以规矩礼法、仁义道德为宗旨,深受人们的青睐、尊重。诗词歌赋赋予大调曲子以知识性、高雅性。

       从演唱特色上说,在大调曲子形成、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演唱者(曲友)所处的阶层不同,其知识、阅历、所处地位和艺术追求的不同,便形成了不同曲路、不同风格的两大流派,即清雅派和通俗派。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宣传工作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南阳市首先把大调曲子搬上舞台。但登台表演的演员仍保留着传统表演形式,仍然是坐唱。直到1957年,才由南阳县王富贵等专业演员冲破了长期沿袭的闭目端坐形式的束缚,变坐唱为立唱,并加以动作表演。他大胆地把山东快书的“一步三相”、东北二人转的碎步和三弦书的手、眼、身、法、步的表演技法,吸收融化在大调曲的演唱中,从坐到站,由静到动,是大调曲子表演形式上的一大突破、一大改革。此后,随着大调曲子女演员的出现,又有了女演员手持八角鼓站唱、对唱分角表演,运用手、眼、身、步及挥舞八角鼓穗等舞蹈动作的表达形式,20世纪60年代后,许多曲艺团队开始采取自弹自唱、互相对唱的形式。大调曲子表演形式的改革与丰富,更增加了这一曲种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时代精神,使它从“客房屋玩艺儿”走向社会、走向群众、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其艺术生命力更加旺盛。

      舞钢市的大调曲子是清代从南阳传入。杨庄乡袁门村郭姓祖传6代,迄今传唱不衰。他们边演奏轧琴,边演唱大调曲子,颇受群众欢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郭九洲处还存放有一些祖上传下来的大调曲子剧本和戏溜子。

 

项目现状:

       舞钢市的大调曲子是清代从南阳传入。杨庄乡袁门村郭姓祖传6代,迄今传唱不衰。他们边演奏轧琴,边演唱大调曲子,颇受群众欢迎。

 项目相关器具 制品、作品等

       大调曲子所用乐器三弦、琵琶、古筝月琴、扬琴、坠胡、二胡、嘟噜胡(软弓京胡)、洞箫、手板、八角鼓

       收入《风情舞钢》一书。

 

传承谱系:集体传承

    

项目特征:

      诗词歌赋赋予大调曲子以知识性、高雅性。大调曲子追求高雅、大方,因此,演出时往往要求遵循一定的准则。

      规是指大调曲子的演出无论是伴奏者或演唱者,无论什么场合,都讲究衣服周正,闭目端坐,目不斜视,以示品格高尚。因为旧时在客厅演唱,达官贵人的女眷们依例聚在厅堂两边厢房内,隔帘听唱,演唱者闭目端坐,以避瓜田李下之嫌。

     矩是指弹者坐左边,唱者坐右边,演唱前先定神思,后开板。唱的中间,如不加长白不能随便跳韵。

     礼是指讲究礼义,唱前先拱手托板让别人唱。如有外地曲友,需先让外地曲友唱,后让本地曲友唱;先让老年曲友唱,后让年轻曲友唱。

     法是指演唱者尽量不离题目。例如属于祝贺场合,都要先唱祝贺性唱段。若第一个人唱了三国段,下一个人也要唱三国段。仁指大调曲子艺人之间无论年长年幼,从艺时间长短,都不称老师,统称曲友。

     义指曲友之间为道义之交,情同手足,非同一般,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是曲友,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要互相照顾,盛情接待。

     道指道不同者,不相为谋;道同者,以诚相见。

     德指曲友之间,无论唱得好或是不好,唱完后大家都要同声说个“好”,不能相互挖苦、嘲笑。

     礼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调曲子的演出维护并继承了这一美德,迎合了广大听众的心理,这就是它有生命力,受人喜爱的原因。

传统的清唱形式均为坐唱,演出地点或在达官商贾的厅堂内院,或在三五曲友的某家庭室,或相聚于茶馆,或设场于豆架瓜棚下,常于月白风清之夜,华灯初上之时,曲友互访,即拨弦击板,引吭高歌起来,而主人也仅以烟茶招待,以助雅兴。演唱时,正中放一张方桌,演唱者及伴奏者围坐在一起,通常由演唱者手执檀板(又名匀板,俗称牙子)掌握节奏、速度,伴奏者各执乐器,以演唱者为中心呈扇面形坐次。演唱者应“闭目端坐,拔肩耸顶”,以示气度高雅、品格端正之意。不少演唱者会弹奏某种乐器,则自弹自唱,余人即伴之合之。技艺高超的演唱者弹唱自如,得心应手,伴奏者如众星捧月,怡然同乐。

      大调曲子多为一人唱的形式,也有少数二人对唱或三人对唱的曲目。一人主唱,遇到需要众人和唱的调门时,伴奏者和其他听众即自动地一齐帮腔,称为伴唱。此时,唱者、乐手与观众感情交流,唱腔合一,心领神会,互相烘托渲染,气氛更加强烈,充分显示了“下里巴人”的大众艺术自娱娱人、皆大欢喜的特色。这种“一人唱众人和”之形式的产生,与大调曲子里一些曲牌系来自民歌俚曲、夯歌渔歌、山歌小调有密切关系。这种形式基本上保留了山区农民对歌时,因无乐器伴奏而由一人领唱众人和唱的表演特点。大调曲子的这种群口帮腔、听众协唱的形式在河南省诸多曲艺中实属新颖别致,颇具特色。

     

主要价值:

      大调曲子的重要价值如下:

      1、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价值。大调曲子以诗词歌赋为基础,以规矩礼法、仁义道德为宗旨,深受人们的青睐、尊重。诗词歌赋赋予大调曲子以知识性、高雅性。因此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价值。

      2、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大调曲子追求高雅、大方,因此,演出时往往要求遵循一定的准则。大调曲子的音乐丰富优美,曲板庞杂,所用曲牌多达180余个,在我国曲艺音乐中有如此众多者实为罕见。而且其表现形式多样,既可一人表演,也可多人一起表演,甚至可令听众协唱。这些都表现了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3、具有社会教化作用。大调曲子的活动一般不敬神烧香,相传大调曲子信奉儒教孔子,注重知识性,讲究礼义。而且大调曲子保留了许多优秀的经典书目,具有洗涤人们的心灵,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作用,并对构建和谐社会、和睦家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濒危状况:

      受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大调曲子这一古老的艺术已离现代年轻人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远,年轻观众在急剧减少,学习此项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老艺人由于只会唱,不会记谱、记词,因此,好多传统经典段子都在急剧消亡,急待抢救。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收入《风情舞钢》一书

 

总体保护规划:

     对市区的民间说书艺人进行传承人申报,以戏剧曲艺家协会为基础,建立大调曲子培训传承基地,制订曲艺传承保护规划,对大调曲子进行传承保护。

                                                                                                                                                                         2013年8月



上一篇: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 大鼓书
下一篇: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 河南坠子
地址: 电话:admin@example.com 邮箱:admin@example.com
Copyright©2013 - 2019 舞钢市文化馆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7836号-1 , 豫公网安备4104020200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