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12
历史渊源:
此村铜器社已有500多年历史,为明朝中期本村先祖自创的民间社火表演。至民国初期,由本村村民曹金榜带动,使铜器社发展到了兴盛期。
相关器具暨作品:
1、乐器:大铜器,大铙8个、大镲16个、鼓7个、班鼓1个;小铜器,锣1个、勾锣1个、小镲1个。
2、乐谱:大铜器歌,花鳐子、小泥屐、花点、三百锤、爪、响尾镲、大鳐子、燕子衔泥、狂欢歌、狮子擂、货郎担(拨浪鼓)、二鳐子、撂鳐子、鳐子吼、铙翻身、小鳐子、出头铙、老母猪吃食、老鼠啃面瓢、小雀闹竹园、四对等21个。
小铜器歌,五锤头、小歌帽、间歇锣、小挽锣、大挽锣、五点鼓、一锤定(一锤收)、三板、七锤头、白马座、花镲、点点翠、长锣、路灯歌等14个。
传承谱系:
此村铜器社已有500多年历史,至民国初期,由本村村民曹金榜带动,以后在本村逐渐流传。从2000年开始,由董亚峰开始挖掘整理古铜器歌谱并发展创新,重新开始普遍传授,从10岁到60岁的村人都会表演铜器歌。第一至十一代未详,有记忆的传承谱系如下:
姓名 性别 生卒年月 文化程度
第十二代:曹金邦 男 未详 未详
第十三代:刘建德 男 未详 未详
第十四代:董合江 男 1929-2006年 初小
董有 男 1922-2002年 初小
于娃 男 1915-1994年 初小
第十五代:董万东 男 1950年 初中
许中一 男 1954年 高中
第十六代: 董亚峰 男 1977年 初中
主要特征:
1、武功乡曹集铜器歌是民间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的结晶。具有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人员不断调整,铜器也由最初的3人表演发展为大小铜器。先是为花社配乐,一般不单独表演,后来发展成每逢春节期间,民间喜庆之时,此铜器社即为群众带去欢乐。祭祀的时候,为了祈求平安富贵,铜器社亦去拜祭神灵。
2、有明显的地域性。曹集铜器歌在武功乡曹集村传承比较集中,周边学习的人较少。
3、独特性和传承性。曹集铜器歌是由该村先民们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它以动态的表现形式,形象的表达出人们的情感、价值观、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几百年世代相传,才能在今天生动的得以展现。
主要价值:
曹集铜器歌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音乐,几百年经久不衰传承至今,主要因为它有以下重要价值:
1、文化价值。曹集铜器歌是该地域人们长时间在劳动生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集体参与传承自然就使其成为人们相互间表达情感、理想、价值观等的载体,从其传承和表演中,能很好了解研究该地域丰富的文化内涵。
2、曹集铜器歌作为一种鲜活的传统文化,在其传承和发展中,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沟通,为增强人与人之间融洽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3、艺术价值。曹集铜器歌作为一种活态的艺术形式保存下来,它展示出了创造者和传承者的生命动力、精神依托。它在传承中不断发生创造性的发展、改变,为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濒危现状:
曹集铜器虽然具有传承性、独特性、地域性等特征,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和谐价值等,但受当今经济体制改革影响,喜欢和学习该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传承上受到影响,急待重视。
保护措施:
1、对该项目已进行资料整理,归档。
2、已把该项技艺收入《舞钢风情》一书。
3、成立专家委员会,对该项目进一步研究。
4、市文化广电局和武功乡共同投入资金2万多元用于铜器社的服装、道具更新,授徒培训等。
保护规划:
对该项目进行录像;邀请相关专家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其文化内涵和发展空间;关注该项目的发展和传承,帮助培训传承人。